梦宇宙艺术馆

This is not an art blog.
微博 @梦宇宙艺术参考

大众欣赏类艺术,与大众无法欣赏类艺术

去年底回国,在上海呆了两个月。我个人还是很喜欢上海的,是个有活力的,充满包容性的城市,不比伦敦差。


在上海陆陆续续有看了些展,比我想象的要多,也比我想象的质量好。对于我这种已经出国十年的人来说,对国内的艺术水平市场认知,实在是少之又少。然而,我发现上海,或者说国内,乃至亚洲,现在出现了越来越多所谓的“网红展”,例如余德耀美术馆的GUCCI展“艺术家此在”,常设展 “雨屋” ,深圳万象城内的“BAY ART: ART×FASHION”,新加坡艺术科学博物馆的teamlab常设展“Future World”。而这些展,我并不是说质量不好的,对我自己来说我也很喜欢看这些展。因为这些展大都:一,充满趣味性;二,互动性很强;三,非常适合拍照。


“网红”展的参观者基本上90%都是年轻人,拍照无非成为了当下年轻人的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周末约上几个朋友,一起去哪里吃吃喝喝,拍拍照,打个卡,这大概已经成为大多数90,00后年轻人的生活习惯之一。而这些“网红”展,也正呼应了这些年轻人的需求。“网红”展的必备条件:五颜六色的灯光,大型装置,能够拍出在其他地方拍不到的照片,当然其中也少不了名人效应。正如当我踏进余德耀美术馆GUCCI展的第一个房间的时候,里面三对情侣,女生一律在右边摆姿势,男生则一溜在左边的墙展开,拿起手机对着女朋友咔嚓咔嚓好几张,拍完女生走过来检查,见拍不好又要重拍。而最后一个房间的好莱坞背景更是因为开展当天各路明星在此留影而成了另一个拍照圣地。


余德耀美术馆:GUCCI x 莫瑞吉奥·卡特兰| 艺术家此在


而“雨屋”更是大型装置的最佳典范,我也忍不住花了几十大洋就想进去看个究竟。(国内的展票价真的高的可怕,不过这个另讲)到底是什么样的神奇装置,让大家都得去那边拍个照打个卡。


余德耀美术馆:雨屋


后来到深圳去看了万象城的“BAY ART: ART×FASHION”,说白了就是一种商业宣传手段,新开张的购物中心,大家过去看看展,打个卡,再逛一逛,人流量有了。发个照片在朋友圈,又是一波极好的宣传,一传十十传百,来的人也就越来越多。这点上Teamlab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网红” 例子,Teamlab作为一个当代视觉艺术团体,他们的作品大都是由投影,灯光组成的。五彩缤纷,五颜六色,漂亮的花朵在墙上绽放,蝴蝶翩翩飞舞,光之瀑布从天花板上倾盆而下,所有的一切都让人感觉身处于美丽的梦幻王国。而Teamlab的作品又是想表达些什么呢?它有什么意义所在吗?我想看展的人大多数也不会去考虑这个问题,就如我也是一样,我觉得它的意义,就在于能让人身处于灯光的梦幻世界。


TeamLab作品


说了这么多,其实所谓的“网红”展,指的就是这些比较能让大众所接受,让大众能理解,并举起手机拍照,观赏的艺术展览。并且能让他们在观展的时候,还会忍不住发出:“哇,这个好漂亮!”之类的惊叹。


大众喜欢美的事物,漂亮的事物,喜欢看他们在一般生活中看不见的,新奇的事物。因为大家的生活都太枯燥了,他们需要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


若是把五光十色的灯光装置,换成Malevich的黑色方块,把神奇的雨屋换成Joseph Beuys的The End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呢?还会有那么多人前仆后继地,排一两个小时的队伍来看吗?我觉得是不会了。



Kasimir Malevich: 黑方块



Joseph Beuys:The End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因为他们不在大众的审美之内,对大众来说,他们缺少新奇,缺少美。

一块普通的黑色画布没什么好拍的,一地又脏又灰的石头可一点都不美。

同样,大多数这种大众无法欣赏的艺术都缺少趣味性,也缺少互动性。若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绝世名画,或者罗马时期的雕塑,也许因为名气所在,大众还会停留下来,象征性地拍一张照片,又或者感叹一句:“画的真好啊!” “原来那时候就有这种雕刻技术了!”


那么最无法被大众所理解的也许就是所谓的当代艺术了,其中又特别指概念艺术(conceptual art)。


无法让大众提起兴趣去观看的原因无非有三:不好看,没意思(不有趣),看不懂。

而“网红”展偏偏正好避开了这三种原因:首先,好看,非常好看,噼里啪啦的灯光,照出来的照片多好看;其次,有意思,非常有意思,互动性强,除了人可以走进去的大型装置浸入式体验,有些还带有VR的全感体验,对大众来说,这都是平常无法得到的全新感受;第三:根本不需要管看不看得懂,因为前面两条已经完全满足了大众的需求,没人会去管这个作品想要表达的是什么,而这类作品通常也并没有什么非常深刻的含义希望传达给观众,因为这个体验本身就是它想表达的东西了。


为什么当代艺术对大众来说难以看懂?第一,是基本的背景知识,这是大众所缺少的;第二,当代艺术,比起文艺复兴时期,以readymade首当其冲,对艺术家来说,他们不再需要拥有精湛的手艺来制作一件作品,所以才染大众觉得迷惑,摸不着头脑。同时产生鄙视的心理,觉得随便放一个东西在这里就能算是艺术了?这真的是艺术家自己做的吗?第三,概念性太强,其中有些作品或许还会包括一些令人不适的元素,这与大众心里所了解的艺术相差甚远,更加强了无法理解的心理。


Michael Duchamp: The Fountain



Damien Hirst: God Knows Why


就我个人的看法,我觉得“网红”展的出现其实是好的。至少它让更多人愿意踏入美术馆,接触当代艺术。而这些新媒体装置,也是当代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至于大众无法欣赏的这类艺术,他们大多也不太需要大众去欣赏,懂的人自然会去看,不感兴趣的人也不需要强求。当然,若是在看“网红”展的当儿能够唤起一部分人对艺术的热爱,再去深入了解一些其他比较“小众”的艺术作品,那也再好不过。


去年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看了双年展,出乎我意料的好看,质量高。我在里面泡了一整个下午,直到闭馆才勉强看完。大概是因为我自己是专注于新媒体装置与视频的原因,其中有好几个视频作品我都非常喜欢,一个作品一看就看了大半个小时。我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策展水平一直是很欣赏的,双年展则是一个融合了大众欣赏类作品与大众无法欣赏类作品的一个极佳的例子。其中也能看到很多融入了当代流行元素的作品,都非常的有意思。


啾小组:《小区项目》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青策计划2018

我认为大众欣赏类艺术,与大众无法欣赏类艺术其实可以划分为两个不一样的领域。一种是更偏向于娱乐性质,而另一种也许是更偏向于概念性质。但两者又可以合二为一,只不过不同的观众,看到的东西则是不一样的。但无论一哪种,作为艺术作品,都有拥有令人喜爱的点,这才是最重要的。


评论
热度(3)

© 梦宇宙艺术馆 | Powered by LOFTER